掐指算来,我离开故乡整整二十一年了,在异地他乡求学和工作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努力的咬牙挺过去,因为母亲勤劳质朴和坚强拼搏的精神一直在鞭策和鼓舞着我,然而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她的面孔我就会唰的泪流满面,就像在心里装了一个一按就流泪的按钮一样,这与白天铁骨铮铮的女汉子画风一点都不符,她既让我感到骄傲自豪又让我心疼不已,一旦提及,就会如此。
母亲是1956年出生的人,如果生活在城镇她还是个年轻的老太太,但是生活在农村的她——岁月的纹理早已爬上了她的额头,花白的头发见证了曾经的沧桑,脸上的皱纹如同贫瘠土地上的沟壑,多而深,深邃的眼神里装的是满满的坚毅,手上的斑斑点点无不诠释着母亲的勤劳。
母亲的兄弟姐妹众多,外公过逝的早,所以母亲十几岁就承担了家里的家务与姊妹们的起居。从我记事起,早上醒来,从未见过母亲,因为她大概在半夜四五点天不亮的时候出发去西钢后山捡煤炭了,等到八九点她会背着那沉甸甸的一麻袋煤炭回来,此时的她从头到脚虽以被煤粉盖上了厚厚的一层,但也难以掩盖她的喜悦,如果是两袋那么她会笑的更开心,像捡了宝一样,一年365天,基本天天如此,即便是最寒冷的冬天母亲也未停歇一下。因为母亲的勤劳,我们全家在寒冷的冬天可以围坐在火炉的一圈取暖;也因为母亲的勤劳,我们才可以用煤炭换取远房亲戚家种的土豆解馋;也因为母亲的勤劳,我们可以卖掉一些煤炭换成钱;也因为母亲的勤劳,家里来串门的大妈大婶们看到那几间放满煤炭的柴房总是流露出羡慕的眼神,自然也少不了称赞母亲勤劳能干。在母亲的影响下,四年级暑假里我跟着母亲去后山钢渣堆里检废铁,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捡到一些手掌大的好钢铁边角料,两个月下来也能积攒不少,我记得当时一共卖了十元,第一次兴奋的晚上没睡着觉,后来一放假我总会在前十天把所有的假期作业写完,然后利用更多的闲暇时间安安心心的跟着母亲去“劳作”, 从那时候起我深深地体会到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获得劳动成果后的喜悦,也从那个时候我开始养成了主动早起学习,做作业易早不易晚的好习惯。“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甜!后来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到外地的学校上学,在那里我也像母亲一样坚持早起,每天拼命的看书学习、锻炼身体、参加活动……毕业时以优异的综合成绩和面试顺利的进入了心仪的单位工作。
母亲很勤劳,勤劳的总让我觉得她有用不完的力气。如今,村里的农田早已被政府征地盖了工厂发展农村经济去了,母亲本应该闲下来,可是她还是给自己找了一份小区清洁卫生的活,我们阻止年迈的母亲从事繁重的体力活,源于希望她安享晚年。在常人眼里,四邻八乡中最应该告别体力活的非母亲莫属:家里房屋租赁收入还算可观,何况我们几个已成家,对父母还算孝顺。早在八年前,小妹参加工作后,我们都劝导辛劳了一辈子的母亲该歇一歇,莳花弄草、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可是她说“每天劳动就是锻炼,这样身体不容易感冒,病少人心情也好”,拗不过她就顺了她的意。母亲偏偏逆向而为,将女儿们的苦口婆心全然置于脑后,专心从事清洁工作,老而弥坚。真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向我们展示着活到老,学到老,似乎一天不干体力活,日子就没法过下去了。当和其年龄相仿、甚至年轻许多的村民摇曳在舞厅,端坐在麻将桌前的时候,她却汗流浃背忙碌在小区楼道间;当人们倚靠在大门墙根享受冬日的阳光,时不时伸伸懒腰的时候,我的母亲却盘算着去远处的山里开点荒,为来年的春耕春播做着准备。母亲无数次许下“今年干最后一年,明年再也不干了”的承诺,而到了第二年依然故我,让我们无数次的反对和期待化为泡影,只能转为默默地支持,导致我们春节回家跟着母亲一起去清扫红满一地的鞭炮纸片,助母亲一臂之力。在母亲默默地带领下我们对工作和生活更加地执着和有韧劲。
母亲的勤劳,无疑是激励女儿们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亦是一种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无价之宝。我们将代代相传,以育后人。